USDT Casino 分类>>

USDT Casino - 全球热门USDT游戏娱乐平台,安全稳定,极速出款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2025-07-19 16:27:1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USDT Casino - 全球热门USDT游戏娱乐平台,安全稳定,极速出款(访问363050.com 领取888USDT)

USDT Casino - 全球热门USDT游戏娱乐平台,安全稳定,极速出款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2025Q2利润符合预期格拉默欧洲整合效应显现。公司预计2025Q2实现归母净利0.46~0.76亿元,中值为0.61亿元,同比+77.7%/环比-42.0%;其中格拉默2025Q2实现收入4.66亿欧元、同比-6.9%,实现经营税前利润0.12亿欧元,同比-42.1%。分析利润变动原因:1)格拉默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2025Q2美洲和亚太地区收入及利润下降影响,特别是中国高毛利业务受到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但公司仍维持全年经营税前利润0.6亿欧元的预测;2)2024H2对格拉默欧洲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且将继峰欧洲业务并入格拉默,2025H1在人力成本下降及欧洲区域经营成本下降端效果显著;3)2024H2出售美国亏损子公司TMD,2025H1不再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智能电动突围座椅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1年10月至今,公司已获得超20个座椅总成项目定点,并于2023年5月实现量产,2024年累计交付33万套,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截至2025年7月14日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21个,生命周期总金额达927-974亿元,一般车型生命周期为5-7年,在手订单如在同一年量产,可实现年收入154-162亿元,为继峰本部2024年收入的240%-252%,收入增量显著。根据公司股权激励计划,2025/2026年座椅事业部收入考核目标值为50/100亿元,净利润考核目标值为1.5/5.0亿元,彰显对座椅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盈利的信心。

  全面协同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公司2019Q4并表格拉默后,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2023年随格拉默全球COO李国强先生上任后,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强力推动全面降本增效措施的具体落地。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车载冰箱、移动中控系统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为267.50/299.50/359.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05/9.45/13.43亿元,对应EPS为0.48/0.74/1.06元,对应2025年7月14日12.33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26/17/12倍,维持“推荐”评级。

  深耕清洁能源领域二十余载,中报业绩预增20-35%。协鑫能科主营燃机热电联产和能源服务。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98亿元,同比-3.4%;因部分换电资产减值,2024年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46%。截至去年底公司并网装机5.9GW,其中燃机热电联产2GW,燃煤热电联产203MW,光伏发电2GW,风电818MW,垃圾发电149MW,储能662MW。燃机热电联产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占比53.4%;蒸汽销售2024年营收为26.8亿元;能源服务(虚拟电厂、能源交易、节能改造等)营业收入11.9亿元,占比12.2%。公司预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55亿元,同比+20%-35%,对应2025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39-3.01亿元,同比+7%-35%,环比-6%至+18%。

  率先探索新能源发电资产发行RWA。RWA(现实世界资产)是指将实体资产(如房产、设备、基础设施、债券、光伏电站)或权益(收益权、知识产权)转化为可以在区块链上交易的数字代币。2024年12月协鑫能科与蚂蚁数科合作完成国内首单光伏实体资产RWA,融资金额超2亿元人民币,底层资产为位于湖北、湖南两省的82MW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

  新能源RWA市场大有可为。RWA具备以下优势:1)区块链赋能:实现资产数字化确权,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且可追溯,比较其他资产证券化形式大幅缩短发行周期和减少发行成本,融资效率得到提升;2)跨境融资突破:通过合规渠道在境外发行,吸引国际绿色资金。目前国内协鑫能科、朗新集团、元隆雅图均已完成RWA项目实践。据RWA监测平台rwa.xyz数据,截至7月6日链上总RWA价值约248亿美元;稳定币总价值约2417.2亿美元。

  RWA带动公司能源服务发展。伴随《香港稳定币》条款落地,新能源RWA获得越来越多的产业项目方关注。2025年6月协鑫能科与蚂蚁数科成立合资公司蚂蚁鑫能,合资公司定位是优先为国内分布式能源资产提供RWA发行服务。通过参与新能源RWA业务公司可开拓更大规模的虚拟电厂聚合业务、能源交易业务等。截至去年底公司在江苏省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规模约300MW,占省内20%;公司需求响应规模约500MW,未来还将稳步提高。能源服务业务收入在2024年达到11亿,同比增长超过337%。

  城投控股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得益于结转规模增长,公司预计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8.4、9.9亿元,EPS分别为0.24、0.33、0.3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4、13.5、11.4倍,公司背靠上海城投集团,土储优质,结转资源充足;同时公司投融管退路径清晰,投资业务有望持续增厚公司利润,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预计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1.2-1.8亿元,2024年同期为-1.0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实现扣非净利润1.0-1.5亿元,24年同期为-0.78亿元。公司半年度业绩扭亏主要由于房产项目竣工交付结转同比有所增加,2025H1竣工面积11.1万方(2024H1竣工面积为0)。

  公司2025H1主要在售项目包括露香园二期、璟云里二期、馥公馆、虹盛里等,实现销售面积2.7万方,同比-47%;实现销售金额30.8亿元,同比-62%。公司2025H1暂未新增拿地,2024年新增黄浦小东门组团地块和闵行华漕镇项目,拿地总价近百亿,同时拿下闵行区杜行、诸翟两个城中村项目,截至2024年末待开发土地建面约82万方,其中90%位于上海,待售项目充裕。

  公司2025上半年主要在租项目包含城投宽庭租赁社区、城投控股大厦等项目,出租房地产的建筑面积约57.98万平方米,已出租经营面积约35.98万平方米,2025H1新增尚云里公寓和城投宽庭徐汇社区的租金收入,上半年实现租金流入1.7亿元,同比增长43%。上半年公司新开业的城投宽庭徐汇社区共有1283套房源,建筑面积约30-79平方米的一室至两室户型。截至上半年末,城投宽庭在营社区10个,现有管理规模超14000套。

  【业绩快报】25H1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71亿元(同比+22.29%/+42.68%),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盈利能力持续上行,预计核心单品高速成长。拆分至单季度,25Q2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6/0.89/0.86亿元(同比+20.49%/+35.07%/+42.93%),25Q2公司归母净利率约26.5%,同比+2.9pct,环比+0.5pct。25Q2业绩高增主要系:①24年“年产30,000吨可溶性膳食纤维项目”和“年产15,000吨结晶糖项目”投产放量,带动销售收入增加;②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①关税扰动:目前公司核心出口产品阿洛酮糖等均在关税豁免清单,且关税基本由下游客户承担,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②阿洛酮糖展望:7月2日国内阿洛酮糖作为食品原料审批落地,目前在海外应用范围包括饮料、烘焙、乳制品等,阿洛酮糖不仅口味与蔗糖相似,同时能够发生美拉德反应赋予面包蛋糕金黄色泽和松软质地。现阶段阿洛酮糖仍有一定技术壁垒,我们预计中短期价格或产量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我们预计下半年公司的阿洛酮糖加速成长。

  盈利预测:我们认为,公司核心产品下游应用市场广阔,阿洛酮糖成本优化趋势明显,下半年阿洛酮糖或将充分享受国内市场带来的增量,全年利润高增态势显著。我们预计25-27年公司收入同比+26%/+27%/+33%至14.5/18.5/24.6亿元(前值15.3/18.8/22.6亿元),利润同比+43%/+29%/+37%至3.5/4.6/6.2亿元(前值3.4/4.2/5.1亿元),调整预期主要系7月阿洛酮糖国内审批落地,我们预计公司产品下半年放量,对应PE为27X/21X/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结构升级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上游成本波动;食品安全风险;业绩快报仅为初步核算结果,具体数据以公司正式发布的25年半年报为准。

  主业稳健增长、结构件盈利拐点已现。公司结构件业务25H1我们预计收入25亿元+,同增40%+,全年我们预计收入40%+增长至60亿元左右,且通过提高自动化率将净利率提升至2-3%,贡献1.5-2亿元利润,盈利拐点明确;铁芯25年我们预计收入稳定在15亿元左右,毛利率提升至20%,我们预计模具25H1收入2亿+,毛利率维持50%+,25年模具预计营收维持同比增长,盈利水平稳定。

  机器人客户持续推进、远期利润弹性明显。公司完成开发整套人形机器人丝杠产品,精度覆盖C3/C5,并开发线性执行器产品,目前国内机器人客户已导入执行器产品,海外大客户已成功送样,公司对国内外十家左右线性关节本体厂均有对接,当前半自动线套/天,年底将投产全自动行星滚柱丝杠产线,公司客户稳步推进,远期利润弹性明显。

  滨江集团发布2024半年度业绩预告。受结转规模提升影响,公司利润实现高增,销售排名稳居前十,投资强度超60%,拿地聚焦杭州,融资成本降至央企水平。受房地产销售市场下行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9.4、32.7、34.2亿元(原值38.3、44.1、50.1亿元),EPS为0.94、1.05、1.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0.6、9.5、9.1倍。公司投资聚焦长三角优质城市,看好高价地结转后盈利修复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预计2025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33-19.82亿元,同比增长40%-70%;实现扣非净利润16.37-19.87亿元,同比增长44.8%-75.8%;基本每股收益0.52-0.64元/股。公司半年度业绩高增主要由于交付规模有所提升,上半年交付项目共计17个,其中杭州地区15个,其他城市2个。

  公司2025上半年实现销售金额527.5亿元,同比-9.4%,行业销售排名第十,民企排名第一。根据克而瑞数据,公司上半年在杭州全口径销售额287亿元,市占率维持第一。公司上半年在杭州和金华拿地16宗,总土地款333亿元,新增货值超542亿元,拿地强度达63%;其中在杭州拿地金额超307亿元,新增土储超84万方。截至2024年末,公司土储建面997.6万方,其中杭州占比70%,土储结构优质。

  公司2025上半年在公开市场成功发行2笔两年期中期票据及两笔1年期一般短融券,发行总规模23亿元,票面利率2.5%-3.8%。截至2025上半年末,公司综合融资成本由2024年末3.4%降至3.1%,平均融资成本持续走低,降至央企融资水平。

  北交所信息更新:丝绸消费需求回升,线:营收1.16亿元,同比+7%,扣非净利润790万元,同比+47%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下滑2.96%,归母净利润2805.51万元,同比下滑18.32%,扣非归母净利润2414.11万元,同比增长18.01%;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6.92%,归母净利润808.38万元,同比增长9.41%,扣非归母净利润789.56万元,同比增长47.45%。因此,我们维持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为0.44/0.53/0.63亿元,对应EPS为0.64/0.76/0.9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1.1/34.5/28.8倍,维持“增持”评级。

  消费市场回暖,家居家装“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落地,2025Q1,公司营收线%,线%。其中京东、天猫、抖音三大渠道全面接入国补活动,通过专项资源位、叠加优惠等,拉动销售增长,京东渠道同比增长70.57%。同时,公司打造“全域直播”营销网络,微信小店的视频号联动达人,推动微信小店营收同比增长370.76%。抖音电商转变策略,从销售高速增长转为销售稳健增长下持续盈利能力的打造,2024年实现同比增长31.31%;2025Q1,通过“精品自播+头部机构双引擎”营销策略,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8.78%。

  国内丝绸消费需求持续回升,2020-2024年蚕丝被消费量指数复合增速9%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蚕丝被市场分析简报(2024)》显示,2024年全国丝绸行业规上企业主营收同比增长6%,国内丝绸消费需求持续回升,2020-2024年蚕丝被消费量指数以9%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公司产品荣获江苏精品、中国绿色产品、高档丝绸标志、苏州市纺织丝绸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认证。太湖雪品牌连续5年荣获全国蚕丝被专营品牌线年),获得中国十大丝绸品牌、全国茧丝绸创新品牌、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跨境电商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太龙药业(600222)公司引入国资新股东后,实施了多次回购与员工持股计划,加强了战略性投入。药品制造业务是公司营收的核心,营收占比持续接近八成,对公司整体收入影响显著,主要产品为中药饮片和中药口服液。公司2019年至2024年间表现总体稳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8.2%。

  公司口服液产品覆盖面广,双黄连产品突出。产品系列覆盖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和中老年、妇科、儿科等应用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双黄连口服液系列、双金连合剂、丹参口服液、生脉饮、藿香正气合剂、五子衍宗口服液等。2024年药品制剂业务受行业相关政策对产品销售的影响,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比下降,毛利率基本持平。

  公司中药饮片相关业务主要依托两个子公司发展:桐君堂药业有限公司、河南桐君堂道地药材有限公司。相关业务主要产品为中药饮片,也向上游中药材种植、下游中药煎药服务等渗透。2025年1季度,中药饮片业务营收约占总营收56.09%,毛利率也有所改善。

  公司药品研发服务业务由子公司新领先负责开展。新领先位列“中国医药研发公司五十强企业”,专注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医药技术研发服务。根据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合同签订量同比增长11%,受托和自主立项的研发项目中,新增58项注册申报、32项药品生产批件、17项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5项原料药通过审评获批。

  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集采降价超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保利发展(600048)经营管理能力优秀的龙头央企,维持“买入”评级保利发展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受结转规模和项目盈利能力下降影响,公司利润有所下滑,但销售排名稳居首位,土储结构不断优化,负债结构优化,资金成本优势明显。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8、65.6、75.1亿元,EPS分别为0.47、0.55、0.6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估值分别为17.2、14.9、13.0倍,我们看好公司低价项目结转完成后业绩持续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5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35亿元,同比-63.15%;实现扣非净利润25.99亿元,同比-64.05%。公司半年度业绩下降主要由于结转项目规模下降且盈利能力下降。2024年以来,公司持续推进去库存,在部分高权益比项目上进行了降价,这部分项目结算净利率较低。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713.54万平方米,同比-25.23%;签约金额1451.71亿元,同比-16.25%。虽然公司销售有所下降,但仍然位居行业第一。公司近年来持续优化拿地结构,2024年新增土储中一线%,反映到销售上带来了销售单价的大幅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签约销售均价20345元/平米,同比提升12.01%。

  拿地强度维持在33%左右,一线个项目,新增拿地总占地面积101.18万平米,总建筑面积294.09万平米,同比增长153.8%;拿地总金额488.73亿元,同比增长287.8%。2025上半年公司拿地强度为33.67%,好于2024年同期7.27%水平。从布局城市看,公司2025年上半年持续加大在核心38城市的布局,新获取项目按照城市能级分,一线%。

  事件描述7月9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9-6.5亿元,同比增长59.3%-75.5%,中值6.2亿元,同比增长67.4%。其中,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中值4.4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86.5%/135.6%。上年度合并了中化蓝天、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公司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大幅增加,氟化工业务实施一体化管理。事件点评

  第三季度,昊华科技国内权益生产配额4.97万吨,占比23.8%,可充分享受景气。

  特品受益于地缘的不确定性,增长确定性较强。国际局部地缘冲突导致矛盾格局深度固化,呈现不可逆趋势,各国增加军费支出保障自身安全。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2015-2024年,全球军费支出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24年全球军费支出同比增长9.4%,创1993年以来增速新高。公司相关业务以“技术壁垒高+配套不可替代”为核心竞争力,主要产品特种涂料、特种玻璃、特种轮胎、特种密封材料、防化服等有望快速放量。

  电子材料受益于集成电路行业的扩张和面板行业的增长。公司电子特气、电子大宗、含氟精细化学品受益于集成电路和面板行业的增长有望实现持续增长。特种PTFE树脂可用于高频PCB基板,与日本大金和美国杜邦进行竞争。公司的PTFE树脂产能3.3万吨,1.8万吨在建项目基本建成。在特种PTFE赛道持续领跑,未来业绩弹性取决于国产替代深度与高端应用渗透率提升。

  投资要点光通信龙头,海洋通信与能源业务起量促增长。公司成立于1999年,以光纤光缆业务起家。2006年,公司定增募集资金研发光纤预制棒,2010年研发成功实现量产;2020年收购华为海洋51%股权,拓展海洋通信领域。能源业务方面,2009年成立子公司亨通高压海缆公司布局电力传输业务,2013年加强超高压电缆及海缆产品研发,同时布局海洋工程等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29%。公司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公司长达数十年执行激励方案,近期的激励方案包括:1)2022年11月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246人,受让960万股。2)2024年9月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2155万股股份,激励对象本计划公告时在公司或下属子公司任职的部分核心骨干人员。按照激励触发值计算,24~26年度营业收入目标为533.4、571.5、609.6亿元,同比增速为12.0%、7.1%、6.7%;24~26年度归母净利润目标为25.0、26.7、28.4亿元,同比增速为16.0%、6.9%、6.5%,对比22年员工持股目标进一步上调,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海风:深远海海风开发潜力大,欧洲海风打开空间。世界银行集团报告显示我国海风发展潜力达到2982GW,其中固定式1400GW、漂浮式1582GW。近2~3年受江苏、广东标志性项目影响,海风装机有所放缓;24年装机仅4GW同比下滑,预计25年相关标志性项目进入实质性拐点,海风装机有望起量至装机10~12GW,同比翻倍以上。随着深远海规划落地、国管海域相关管理办法出台,深远海项目的开发有望加速,深远海空间较大。欧洲方面,2022年碳中和大背景下,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海外各国纷纷加码海上风电。历年欧洲海风装机单年新增规模约2~3GW;根据Wind Europe预测,预计25年欧洲海风装机4.5GW,同比增长74%,26~28年分别达到8.4、6.5、6.7GW,30年达到11.8GW,25~3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21%

  海缆:深远海趋势带动海缆价值量提升,高壁垒铸就稳定竞争格局。深远海发展之下,离岸距离提升将带来海缆用量提升。此外,超高电压等级产品500kV交流、±500kV柔性直流将成为深远海项目的趋势,即使考虑柔直海缆价值量下降的问题,我们测算2024、2025年海缆市场规模71、141亿元,同比增长7%、99%;2030年海缆市场规模达到323亿元,2025~2030年年均复合增速18%,与海风装机复合增速基本一致。海缆对码头资源、敷设和运输专业设备有较高要求,具有较高的准入壁垒;而目前仅一线企业具备高电压等级产品生产经验,以及软接头经验,一线企业格局稳定向上。

  光通信:国内需求稳定,海外市场带来增量。国内方面,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稳定。近几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加快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促进光通信业务稳步发展。海外方面,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各国不断强化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Reports and Data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纤市场规模将达到111.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9.3%。

  智能电网:用电需求稳中有升,智能电网占比提升。我国电力消费规模逐年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由2011年的4.69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的9.22万亿千瓦时,预计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用电需求稳步增长。预计智能电网传输在电网建设中份额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不断增加,同样催生特高压电网的电缆需求。

  公司竞争优势:跻身海缆龙头地位,横向拓展海工业务。24年期间,公司加快推进江苏射阳海底电缆生产基地一期产能提升;同时,积极推动射阳基地二期和揭阳海洋能源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施工能力方面,公司拥有多艘海上施工船,拥有海上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是国内能够提供完整生命周期服务的海底电缆厂商之一。截至24年底,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80亿元。海洋通信方面,公司是全球前三具备海底光缆、海底接驳盒、中继器、分支器研发生产制造能力、跨洋通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及跨洋通信网络系统建设能力的全产业链公司。公司紧抓深海科技发展战略,打造全球跨洋通信系统集成业务领导者。截至24年底,公司拥有海洋通信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55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8/38.5/43.0亿元(2025~2026年预测前值为34.5/39.5亿元),同比+22%/+14%/+12%,对应PE为11.2/9.8/8.8x。考虑到公司海缆/光缆业务均处于龙头位置,客户积累深厚,具备成长空间,给予公司25年16xPE,对应目标价21.9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光纤光缆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际贸易格局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是高分子助剂的代表企业,成核剂是公司核心产品。公司是生产制造环保、安全、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助剂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广州,主营产品包括成核剂、合成水滑石、抗氧剂、复合助剂等。公司成核剂、合成水滑石国内销量在国内规模最大,公司名称呈和谐音“成核”。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88205万元,实现归母净利25018万元。2020年至2024年间,收入复合增速达1766%,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21.05%。公司在成核剂领域成功突破跨国公司垄断,在高壁垒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核剂是用于调整聚丙烯等材料的结晶度,进而提升材料透明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助剂产品,山梨醇类成核剂是目前成核剂主要品种,最早由日本企业发明和开发成功,目前由美利肯等外企占据主导地位。国内2023年成核剂消费量约在10690吨,其中自给率约在30%,公司销量约占国产企业销量的62%,2023年毛利率高达57%。公司通过持续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成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壳牌、延长石油等大型能源化工企业的合格供应商,与其达成了深度的合作。在国际市场,基于良好的产品性能,公司已与国际先进品牌企业展开竞争,并成功进入北欧化工、博禄化工、利安德巴塞尔、HMC、TPC等国际知名石化企业。成长空间仍然巨大。水滑石业务有望成为下一个成核剂业务。合成水滑石作为PVC吸酸剂使用。类似于成核剂行业,以日本协和化学为代表的国外厂商,长期占据水滑石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是国产水滑石供应商的代表企业,近年来新进入该领域后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公司有望将该产品打造为下一个成核剂。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高分子加工助剂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成核剂和水滑石生产商。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3.84、4.7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2、2.04、2.53元,现价(2025年7月11日)对应PE分别为19倍、15倍、12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的风险。2)进入到核心客户供应体系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安全环保生产经营的风险。

  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预告。2025H1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5~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3.9倍;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4.5~5.1亿元,同比增长4.2~4.9倍。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2025Q1电影市场的推动,《唐探1900》等影片的良好投资回报、游戏业务的稳定增长以及公司整体经营质量的提升。影院业务方面,面对票房市场的波动,万达电影正积极推进战略转型,旨在降低对传统影院收入的依赖。公司将“超级娱乐空间”升级为“1+2+5”战略版图,以一个核心、两大市场(国内与海外)、五大业务板块(院线、影视、投资、潮玩、游戏)联动,构建可持续的内容消费新生态。在核心的院线板块,公司上半年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42.07亿元,市场份额为14.4%,并通过提升卖品毛利率和降低费用来优化盈利能力;其澳洲院线HOYTS也实现了扭亏为盈。为打造线下综合性娱乐空间,公司持续升级放映设备,计划到2026年底完成五星级影城的全激光部署,并深入发展“影院+”模式,通过与《第五人格》等知名IP的联名活动及拓展电竞赛事、演唱会直播等多元内容,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提升非票收入。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国内拥有705家影院,在海外拥有62家HOYTS影院。

  内容制作方面,万达电影坚持“内容+人才”双核驱动,构建了丰富的影视项目储备。电影方面,暑期档将有《恶意》、《长安的荔枝》等多部影片上映,而《寒战1994》、《流浪地球3》等备受期待的大制作也在后续片单中。剧集方面,《检察官与少年》等已进入待播阶段,《折叠城市》等项目正在筹备中。同时,公司的战略投资板块利用场景和IP优势,与“好运椰”、“52TOYS”等新消费品牌展开股权合作,并计划引入互动娱乐设施以丰富影院业态。此外,公司还推出了自研的零食和饮品品牌“三口小时光”与“H2OTALKS与水说”,旨在拓展影院外的零售渠道,围绕产业生态进行协同,孵化超级品牌。

  在新兴业务领域,万达电影正加速布局潮玩与游戏,以打造新的增长引擎。旗下潮玩品牌影时光已构建了包括自有IP、授权IP和原创IP在内的多元化资源库,并推出了“毛绒”等全新品牌线以及原创IP“MOMO&FRIENDS”和虚拟偶像团体“Vexel”,还将上线专为潮玩设计的数字确权平台Rtime LinK。游戏板块则依托公司全产业链资源,以文化出海为战略,积极推动《变形金刚:新纪元》、《乔乔的奇妙冒险》等多款IP游戏的全球发行,并持续深化影游联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认为拓展电竞、演唱会直播等多元内容,并引入新消费品牌合作,有望丰富影院场景,提高非票业务收入,降低对票房的依赖风险,从而为公司业绩增长打造第二增长曲线.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4/19/17倍,维持“买入”评级。

  结论及建议:公司发布业绩业绩预告,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114.5亿元,同比增长38.8%; 实现归母净利润4.63亿元,同比增长121%; 扣非后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增长135%; 其中Q2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62%,业绩符合预期, 维持“买进” 建议。5G、 AI等技术带动营收增长,公司净利率预计同步提升: 随着5G、 AI技术的加速渗透,公司紧抓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机遇, 从模组向多元化业务拓展,已从模组供应商转变为全球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公司增强市场覆盖的广度,挖掘新的业绩增长点。 同时,在经营管理层面,公司加强成本管控与效益提升,推动业务从“规模优先”向“规模与效益平衡” 转变, 实现经营质量的全面优化, 预计毛利率和净利率有较大提升。

  物联网行业整体复苏, 预计2025年迎来大幅增长: 物联网产业目前去库存周期已经过去, 全球下游相关需求正逐步恢复,其中车载、 AioT等场景景气度较高。 根据Counterpoint,受需求减少影响, 2023年全球物联网模组出货量首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2%, 去年随着库存水平正常化和智能电表、 POS、汽车等领域需求增加,模组市场稳步恢复增长; 伴随5G、AIoT等技术应用, 预计2025年市场将出现大幅增长。 公司作为物联网模组龙头, 目前物联网模组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未来有望显著受益于产业复苏。

  AIoT技术逐步崛起, 公司技术储备充分: 当前全球AI相关产业关注度快速上升, AI+边缘计算技术形成的AIoT正逐步崛起, 成为IoT产业下一个风口。 公司在边缘计算应用等领域具备丰富经验,此外积极探索图像识别、 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 通过算法优化和模型训练, 将AI技术和IoT下游需求快速结合, 在多个领域例如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 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城市甚至楼宇自动化系统等,提供AI的快速处理和响应。 移远通信的5G模组与英伟达Jetson AGX Orin完成联调,实现5G通信+ AI边缘计算能力,布局未来AI趋势, 持续享受AI革命带来的新一轮增长动力。

  事件:2025年7月11日,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预告。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0亿元–5.1亿元,同比增长160.11%-231.64%;扣非归母净利润3.8亿元–4.9亿元,同比增长203.27%-291.06%。单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3亿元–4.03亿元,同比增长90.35%-161.88%,环比增长172.87%-275.41%;扣非归母净利润2.85亿元–3.95亿元,同比增长127.72%-215.51%,环比增长201.41%-317.60%。互联网数据中心交换机交付节奏加快,Q2利润高增。Q2单季度净利润实现同环比高增,主因AI发展驱动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公司面向互联网客户的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订单加速交付,延续24年以来整体互联网交付进度加快趋势;SMB市场收入稳步增长,海外布局成效凸显,产品毛利同比增加,此前公司表示该产品毛利率一般为40-45%,SMB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增长有望进一步对冲数据中心白盒产品的毛利率压力。且数据中心业务虽然毛利率偏低,但其直销模式为主,销售费用率低,规模效应下净利率贡献可观。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管理改进和效率提升工作,期间费用率同比有所降低,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互联网侧,国内云厂商AI军备竞赛背景下,高性能网络需求持续增长。根据《IDC中国以太网市场跟踪报告,2025Q1》,公司连续13个季度蝉联中国200G/400G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占有率榜首,显示其在高速数据中心交换机领域的领先地位。运营商侧,公司核心数据中心交换机供应商地位稳定:6月11日中国移动发布25-27年数据中心交换机集采,在开标的16.8亿标包中锐捷网络中标3.5亿元,份额21%。7月7日,中国移动发布RoCE交换机采购公示,锐捷网络以含税1088.05万元中标且独家获得100%份额。RoCE基于RDMA技术(低CPU占用、高速数据传输),是智算中心高带宽、低延迟网络的关键设备,显示公司在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设备领域优势凸显。公司持续升级高效能智算网络方案:

  已发布25.6Tbps CPO交换机,在CPO技术应用方面走在国内前列;6月18日,2025MWC上海展上,公司展出了AIGC智算场景高密度64口800G盒式交换机,大幅提升万亿级参数模型训练效率;同时展出高密度低功耗的400G/800G LPO光通信模块,以线性直驱技术取代传统DSP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并运用硅光方案,在维持高速传输的同时显著降低功耗。

  投资建议:考虑国内互联网算力资本开支高增,公司数据中心交换机有望持续放量,且公司费用侧有望进一步下降,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9.8/14.4/21.2亿元,对应PE分别为48/33/22倍,维持“推荐”评级。

  事项: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H1公司归母净利润16.3亿元–19.8亿元,同比增长40%-70%。平安观点:

  利润高增主要系2025H1交付楼盘体量较上年同期增加。受上年H1结转规模较小、2025H1结转规模增加影响,2025H1利润增速较高。2025Q1毛利率仅为10.99%,延续探底,但我们认为随着前期拿地毛利较低的项目逐渐完成结转,叠加公司计提减值已相对充分,2025年利润率仍有改善空间,后续业绩有望“轻装上阵”。

  拿地销售保持行业前列,拿地遵循优质原则:根据克而瑞、中指院数据,公司2025H1全口径拿地金额位居行业前五,全口径销售数据(527.5亿元)位居行业前十,保持较高投资强度。2025年公司战略规划保持清晰,销售目标1000亿元左右,全国份额1%以上,H1销售目标达成率已过半;拿地遵循优质原则,即优质城市、优质地段、优质项目、优质产品,确保投资项目实现高质量与高回报,投资金额控制在权益销售回款50%左右。

  2025年战略规划清晰,财务优势持续强化。2025年,公司将继续推进实施“1+5”发展战略,“1”指房地产主业,坚持把房地产主业做精、做优、做强,在保证安全运营和品质的前提下,与头部企业保持适度的规模比例;“5”指的是同时有序推进服务、租赁、酒店、养老和产业投资五大业务板块。融资方面,继续降低有息负债水平,目标300亿元以内;继续降融资成本,确保3.3%,争取控制在3.2%以内,继续把直接融资比例控制在20%以内。

  盈利预测:公司扎根优势区域,在楼市低迷期及分化趋势下,后续销售去化具备可靠保障;同时公司秉承稳健经营与精细化管理,财务状况良好,彰显融资优势与逆势扩张实力,属优质民企翘楚。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EPS预测0.91元、0.99元、1.0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11.1倍、10.1倍、9.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毛利率存在下滑风险:若销售景气度持续下滑,房企“以价换量”加剧,仍将制约结算端毛利率;2)拿地力度不及预期风险:若后续土拍规则调整或地市波动,公司扩充土储或将受阻,亦对未来销售规模增长产生制约;3)政策改善不及预期,楼市修复不及预期风险。

  核心观点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34-2.55亿元。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4-2.55亿元,同比增长51%-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0-2.41亿元,同比增长35%-48%。业绩高增主要受益于上半年新能源电控业务同比增长。单季度来看,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9-1.50亿元,同比增长29%-50%,环比增长22%-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3-1.44亿元,同比增长33%-56%,环比增长27%-48%。海外业务拓展顺利。2024年公司的风电、工程传动相关产品实现海外市场的突破,目前在荷兰、巴西、韩国、土耳其、越南、巴基斯坦等多个服务基地设立服务点,为海外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及快速响应。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2.6亿元,同比+123%,占总营收的7.1%,同比+3.9pct;毛利率54.2%,同比+8.7pct。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业务收入0.84亿元,同比+128%,占总营收的11.1%,同比+4.2pct;毛利率54.4%,同比+8.4pct。

  事业部制改革提升运营效率。2024年公司实施事业部制改革,依据各业务当下规模、未来增长潜力及财务预期,设立风电、光伏、储能、传动、后市场、电源六大事业部,以及SVG、氢能两个业务单元。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事业部制显著提高各部门市场响应速度及业务拓展积极性,运营效率提升助力业绩高增以及盈利能力的改善。

  AIDC电力设备产品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公司自主研发大容量电源产品,涵盖交流/直流、低压/高压、风冷/液冷、固定式/预装式/移动式等多种类型,公司还提供SVG等电能质量产品,均可应用于AI数据中心电源系统,受益于AI算力建设需求的爆发,公司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2025年7月14日,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告核心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预计为8.75亿-9.75亿元,扣非后净亏损9.25亿-10.25亿元。第二季度单季净亏损1.39亿-2.39亿元,同比减亏1.02亿-2.02亿元;扣非后单季净亏损1.31亿-2.31亿元,同比减亏1.12亿-2.12亿元,亏损大幅收窄。营业收入情况: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35.6亿-36.4亿元,同比下降4.3%-6.4%;第二季度单季营收21.82亿-22.62亿元,同比增长6.1%-10.0%,收入由降转升。

  业绩预亏原因:业务有季节性特征,上半年收入占比低于成本费用占比;去年合同签约下降导致一季度收入降幅大、亏损扩大;研发资本化摊销同比增1.2亿元,离职补偿金增0.3亿元。

  其他经营亮点:第二季度合同签约同比增超18%,上半年累计增近8%;通过改善管理控制成本,为收入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公司2025年上半年以“AI至上”战略为核心,通过“产品矩阵升级-内部场景验证-行业标杆复制”三轮驱动,实现AI从技术落地到商业价值的闭环。深度打磨行业化智能场景(如消费品预测、建筑财务)、内部实践的标杆效应(财务自动化率、营销效率数据),以及客户生态的高速扩张,为未来AI规模化变现奠定基础。

  同比增速受到价格调整影响,单季度环比实现快速恢复。国内市场由于24年下半年市场环境变化,公司部分产品价格及推广策略调整,部分产品毛利率降低,短期业绩出现一定压力。但公司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等核心产品持续发力,新产品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及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入院家数及终端植入量均增长较快,Q2单季度业绩环比实现快速恢复。

  研发项目顺利推进,多款产品取得关键突破。公司创新研发的全新一代Cratos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上市并实现临床植入;Tipspear经颈静脉肝内穿刺套件获批上市。Hector胸主动脉多分支覆膜支架系统正式获批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该产品用于微创伤介入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三分支的胸主动脉瘤,这是公司第9款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的产品,同时在海外完成了多例临床植入。

  海外市场快速拓展,国际化战略领先。公司国际业务拓展至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上半年公司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和Hercules球囊扩张导管先后成功获得欧盟CEMDR认证。自2024年公司收购OMD后,海外拓展速度明显加速,预计未来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还将持续提升。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6、7.94、9.65亿元,同比+21%、+31%、+22%,现价对应PE为18、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医保控费政策及产品价格风险;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海外贸易摩擦风险。

  投资要点事件:2025年7月14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粤丰并表&降本增效&业绩赔偿,25H1业绩超预期。2025H1公司归母净利润9.67亿元,同比增加约7,982万元,同比增幅约9.00%,剔除上年同期一次性收益影响1.3亿元(济宁固废电费、金沙城北污水厂扩容项目污水处理费),同比增加约2.1亿元,同比增幅约27.71%;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9.06亿元,同比增加约3,434万元,同比增幅约3.94%,剔除上年同期1.3亿元一次性收益影响,同比增加约1.6亿元,同比增幅约22.17%。业绩预增主要系:1)2025年6月起新增并表粤丰(持股52.44%),增加6月归母净利润约5000万元;2)持续落实降本增效举措取,保持较高运营效率;3)2025H1新增确认江西瀚蓝能源原股东业绩赔偿收入。

  粤丰整合露锋芒,单月利润贡献超24年水平。2024年粤丰环保表观归母净利润8.02亿元,单月贡献约0.67亿元,若剔除根据并购剥离的停车业务和香港办公楼的影响,则归母净利润为9.21亿元(对应10.12亿港元),单月贡献约0.77亿元。25年6月粤丰并表增加归母净利润约0.50亿元,则粤丰单月归母净利润为0.95亿元,显著高于24年水平。

  内生提效增长强劲,25Q2瀚蓝内生业绩增速18%。2024Q2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5.01亿元,扣除1.3亿元一次性收益后扣非归母为3.71亿元。2025Q1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4.18亿元,同增12.80%,根据业绩预告,2025Q2扣非归母净利润4.88亿元,扣除粤丰并表增厚0.50亿元后扣非4.38亿元,较上年同期扣除一次性收益后扣非3.71亿元增长18%。

  大固废整合佼佼者,并购跨越发展+协同增效,促估值&ROE双升。1)并购协同带来跨越式成长:公司数次跨越式发展均是通过战略并购而实现,参照并购创冠,其盈利能力持续提升,ROE从14年5.1%提至24年10.7%。此次并购粤丰后,依靠供热挖潜、债务优化、管理协同,提质增效空间大。25年6月粤丰并表单月业绩贡献5000万元超预期;2)内生增长强劲:25Q1公司收入26.01亿元(同比-4%),归母4.20亿元(同比+10%),具备内生增长潜力。25Q1吨发397度(同比+5%),吨上网349度(同比+6%),供汽量48.23万吨(同比+59%)。根据25Q2业绩预告测算,25Q2内生扣非归母增速18%。3)现金流分红大增:化债持续推进,2024全年解决存量应收24亿元,超出原20亿元计划规模,2025年公司争取收回存量应收不少于20亿元。垃圾焚烧及污水处理有望推进居民端收费,商业模式C端理顺。公司资本开支持续下降,自由现金流增厚。24年公司每股派息同比+67%,承诺2024-2026年每股派息同比增长不低于1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凭借优秀整合能力实现跨越发展,并购成长+协同增效促估值&ROE双升。我们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8.60、21.17、22.14亿元,对应PE为11/9/9倍,维持“买入”评级。

  投资要点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9,583.00万元至113,236.00万元,同比增加50%到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6,126.00万元至109,528.00万元,同比增加56%到61%。Q2单季盈利超预期高增长,预计得益于国内水泥盈利改善、海外盈利提升和汇兑损益负面影响的减小。按照业绩预告区间测算,公司Q2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62-8.98亿元,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26-8.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8%-62.4%、56.2%-62.6%。我们预计一方面得益于国内水泥业务盈利改善,3月沿江等核心市场提价顺利落地,奠定良好的价格起点,虽然5月局部区域价格有所回落,但预计Q2国内水泥平均吨盈利改善明显。另一方面预计得益于海外工厂技改提产成效以及部分工厂价格上涨改善盈利。此外,公司Q1因汇兑损失导致单季财务费用同比增加0.92亿元,Q2坦桑尼亚先令、尼泊尔卢比、美元等汇率风险敞口较大的币种币值较为稳定。

  海外布局不断完善、业务版图持续扩大,形成新增长极。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水泥平均吨净利达到70元人民币,显著优于国内市场,反映公司海外并购技改提产提效获得的良好投资回报率。截至2024年底海外水泥产能超2250万吨/年,同比增长8%,公司持续推进海外现有工厂技改降本提产,赞比亚恩多拉工厂、南非Simuma工厂升级改造项目于2025年6月正式投产。此外公司2024年内签约尼日利亚产能1060万吨/年水泥项目、巴西产能880万吨/年骨料项目两项并购,分别填补了西非区域和南美市场的空白,巴西项目已于2025年3月完成收购。

  “反内卷”导向下行业供给自律共识有望进一步强化,国内水泥盈利中枢有望回升。尽管国内水泥行业Q2因需求波动或错峰执行问题供需阶段性失衡、价格出现回落,但今年行业在主导企业引领下维护利润的意愿显著增强,我们认为供需再平衡时间仍然会明显好于去年,全年盈利中枢有望高于去年。短期沿江等核心市场价格已接近前期底部,Q3随着供给自律的强化和需求季节性改善,价格有望迎来显著反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海外率先布局、并购持续落地彰显公司领先的国际化布局、经营能力。随着国内水泥行业供给自律加强、景气反弹,公司一体化及绿色低碳战略强化竞争力,海外持续拓展,支撑中长期发展动能。暂假设尼日利亚项目2025年内完成交割,基于Q2盈利超预期,“反内卷”导向有望强化行业供给自律,我们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28.8/32.2/35.6亿元(前值为27.4/30.6/33.3亿元),对应市盈率9/8/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尼日利亚项目并购完成时点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加剧、国内水泥需求超预期下行的风险。

  投资要点ZG006(CD3/DLL3/DLL3)疗效数据优异,打造小细胞肺癌基石疗法。ZG006为结构新颖的DLL3三抗,2025ASCO数据亮眼,针对三线及以上SCLCⅡ期剂量优化试验中,10mg与30mg组ORR分别为62.5%和58.3%,DCR分别为70.8%和66.7%。此外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也展现显著抗肿瘤活性及良好的安全性。未来ZG006针对后线SCLC及一线联合都将开展注册临床,全面布局小细胞肺癌赛道,打造基石疗法。海外临床获得FDA同意,有望近期入组患者。我们预计ZG006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国内销售峰值约20亿人民币、海外销售峰值约30亿美金,由于产品创新性强,初步数据优异,海外授权潜力较大。ZG005(PD-1/TIGIT)初步疗效已验证,泛瘤种潜力有望成为重磅炸弹产品。ZG005在既往未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二线mg/kg组基于IRC评估的确认ORR为40.9%,DCR为68.2%。基于研究者评估,20mg/kg组mPFS已超过11个月。而在一线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同样显示优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mg、10mg/kg组未确认ORR分为为82.1%和65.4%,DCR分别为96.4%和96.2%)。我们预计ZG005宫颈癌及肝癌适应症国内销售峰值约30亿人民币。此外,研究表明ZG005与化疗、ADC、TCE等治疗手段具备广泛联用潜力,且适应症拓展潜力较大,有望成为下一个重磅品种。

  公司重磅产品陆续上市,进入商业化新阶段。吉卡昔替尼骨髓纤维化适应症成功获批上市,其最佳脾缓解率为80.9%,远高于芦可替尼,有望成为BIC药物;重组人凝血酶具备突出的临床止血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已与远大生命达成独家商业化合作,未来有望快速放量;多纳非尼肝癌、RAIR-DTC两款适应症均纳入医保,销售额稳健增长;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甲状腺癌术后诊断适应症已递交上市申请,研发进展处于国内前列,填补甲状腺诊疗空白,并与德国默克达成独家商业化合作,获得总授权2.5亿元。随着重磅产品陆续上市,公司销售收入有望大幅增长,贡献稳定现金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多款产品成功商业化,在研管线层次丰富,已实现从Biotech向Biopharma转型。预计公司已商业化产品(多纳非尼、吉卡昔替尼、重组人凝血酶)合计销售峰值50亿元(给予3倍PS),在研核心产品(rhTSH、ZG006、ZG005)国内销售峰值约60亿元(给予3倍PS),ZG006海外销售峰值约30亿美金(考虑BD后销售分成给予10倍PE),可支撑公司市值530亿元。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8.18/17.14/28.4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S为41/19/1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药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海外交易不及预期风险。

  事项:事件:宝丰能源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4.00亿元到59.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0.95亿元到25.95亿元,同比增长63.39%到78.52%。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系内蒙古300万吨/年烯烃项目投产,烯烃产品产销量同比显著增加。国信化工观点:1)公司内蒙古300万吨烯烃项目放量,烯烃产销量增加助力盈利提升;2)煤炭价格下跌致煤制烯烃成本下降,煤制烯烃仍有较大成本优势;3)公司宁东四期、新疆烯烃项目稳步推进,主营产品聚烯烃产能扩张持续;4)公司回购股份增强信心,2025年5月至6月已累计回购股份6,059万股,占总股本的0.83%。

  宝丰能源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主要源于产销量提升。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4.00亿元到59.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0.95亿元到25.95亿元,同比增长63.39%到78.52%;其中,预计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9.63至34.63亿元(同比+57.3%至+83.9%,环比+21.6%至+42.1%)。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系内蒙古300万吨/年烯烃项目投产,烯烃产品产销量同比显著增加。

  公司多项目稳步推进,主营产品聚烯烃产能扩张持续。内蒙300万吨烯烃项目投产后,公司煤制烯烃总产能由220万吨大幅提升至520万吨/年,同时公司仍有煤制烯烃项目持续推进中:

  1)宁东四期5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最终将新增25万吨/年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以及30万吨/年聚丙烯(PP)产品,目前项目场地平整、地基强夯等工程按计划完成。

  2)新疆400万吨烯烃项目取得项目环评、安评等支持性文件专家评审意见。2024年7月30日,新疆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煤炭清洁高效转化耦合植入绿氢制低碳化学品和新材料示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新疆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宝丰能源全资子公司,该新建项目包括4×280万吨/年甲醇(含空分、气化、变换、净化、甲醇合成单元)、4×10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4×110万吨/年烯烃分离、3×65万吨/年聚丙烯、3×65万吨/年聚乙烯,1套25万吨/年C4制1-丁烯装置,1套29万吨/年蒸汽裂解装置,1套3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1套25万吨/年EVA装置,1套5万吨/年MMA/PMMA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储运设施等。

  煤价延续下跌,2025年二季度煤制与油制烯烃平均成本差距仍较大。据Wind数据,2025年二季度内蒙古5200大卡原煤坑口价为431元/吨(同比-34%,环比-16%),煤价延续下跌趋势。预计2025年我国煤炭仍将保持供需宽松,海外煤炭价格回落或将进一步提高煤炭进口量,煤价中枢或仍将下移。据卓创资讯,2025年二季度煤制与油制烯烃平均成本分别为6082/7415元/吨,煤制烯烃成本优势约为1334元/吨,较2025年一季度的1471元/吨略有下滑,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公司于2025年5月14日通过股份回购方案,拟以10亿元至20亿元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22.80元/股,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6,059.34万股,占总股本的0.83%,支付总金额99,990.12万元,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15.90元/股至17.44元/股。

  公司主营产品聚烯烃产能扩张贡献利润增量,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22.06/124.13/132.67亿元,对应EPS为1.66/1.69/1.8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9.5/9.4/8.8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7月14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3.0亿元,同比增长78%-1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2.8亿元,同比增长87%-127%。根据业绩快报与一季度财务数据,公司2025年二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2.0亿元,同比增长84%-145%、环比增长53%-1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1.9亿元,同比增长93%-163%、环比增长47%-101%。上半年新增订单量质齐增,磨炼内功降本控费。上半年风电行业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强化市场引领,订单结构升级优化,进一步提升客户覆盖度及对产品的认可度。2025年1-5月公司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50%,上半年新签订单中大载荷升降机和齿轮齿条升降机占升降机订单金额比例达到40%左右,较2024年的30%进一步提升。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技术攻关、工艺流程改进和降本增效等多方面措施,保持成本竞争力,实现公司整体综合费率的下降。

  持续强化国际化布局,海外盈利能力远高于内销。公司持续强化国际化布局,已在美国、德国、印度、日本和巴西设立全资子公司,已有专门的海外销售团队,为海外客户提供包括销售、运输、安装、售后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已出口至72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实现海外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9%,收入占比高达50%,海外业务毛利率高达56%,较国内高20pct.以上。2024年公司已提前在海外做了充足的库存以应对贸易风险,此外公司积极与客户沟通,推动价格协商机制。

  风电产品不断升级,非风电业务稳扎稳打。公司紧跟风机大型化趋势,适时推出大载荷升降机、齿轮齿条升降机、双机等新品和解决方案,持续提升风电行业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与拓展,产品已用于工业、建筑、个人安防、应急救援等非风电领域。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2025年7月14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预增公告:取业绩快报区间中值,25H1实现归母净利7.45亿元,同比+64%,扣非归母净利6.95亿元,同比+74%。其中25Q2单季度归母净利3.98亿元,同比+178%,扣非归母净利3.72亿元,同比+200%。经营分析(1)海外建材板块:预计25H1收入、利润双增,主因价格优化+陶瓷新产能释放+拓展玻璃业务。价格端,2024H1非洲本土市场竞争加剧,自2024年中起,市场竞争回归理性,价格开始回暖,在低基数背景下,预计2025H1均价好于去年同期。产能端,公司非洲肯尼亚伊新亚陶瓷项目、科特迪瓦陶瓷项目已于6月投产,南美秘鲁玻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设,预计其将于2026年投产。市场端,非洲是出海的热门区域,市场认知仍存在较大预期差,截至2024年底,公司海外建材业务在非洲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赞比亚、喀麦隆6国拥有10个生产基地,运营19条建筑陶瓷产线条玻璃产线年产线)陶瓷机械板块:多因素影响下25H1业绩有所下降,一是公司上半年筹划设立海外子公司、启用土耳其工厂配件耗材车间,二是行业需求放缓,三是客户投资计划调整。陶机业务重点关注海外市场发展以及新产品、新领域的拓展进度。2024年公司陶瓷机械业务海外收入占比接近60%。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4、18.07和19.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3%、17%、9%,对应PE分别为13、11、10倍,维持“买入”评级。

  海外建材新增产能风险;海外建材价格战风险;海外建材新品类拓展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国内建材机械需求下滑;碳酸锂价格波动。

  7月14日,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98-1.11亿元,同比增长183%-220%。点评1、收入增长毛利提升,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98-1.11亿元,同比增长183%-220%,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收入同比增长、产品毛利率水平提高。公司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2025Q2单季预计为0.68-0.81亿,环比进一步大幅提升,业绩拐点凸显。公司2025年经营目标为实现营收26亿元,预计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我们认为,以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推断,公司大概率将超额完成全年利润总额计划。

  2、硝化棉需求增长供给收缩,硝化棉出口量价齐升。2025年1-5月,我国硝化棉出口金额为3.27亿元,同比增长99%;平均单价为3.37万/吨,同比增长37%,硝化棉出口量价齐升;其中,5月单月国内硝化棉出口单月金额达0.78亿元,环比进一步提升,单价达3.66万/吨,再创近期新高。公司作为全球硝化棉龙头企业、世界硝化棉制造商协会三家执委之一有望充分受益。

  3、我们预计未来国内硝化棉出口价格或进一步上涨,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025年5月30日,衡水市武邑县建民纤维素有限公司煮洗车间发生爆炸,国内硝化棉产能进一步收缩,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另外供给的进一步收缩或将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

  4、硝化棉不是周期性化工品,而是有长期成长属性。我们认为,在全球弹药需求不断增长态势下,军用硝化棉出口前景广阔,另外,民用硝化棉有望应用于环保烟花,将打开巨大的新市场。公司于2020年发表学术论文《室内烟花用硝化纤维素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2023年已经完成烟花用硝化棉的产业化工艺包设计,推动烟花发射药向无硫、无烟或微烟的环保方向发展。据统计,浏阳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431家,花炮产业2024年实现总产值502.2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约60%,出口约占全国70%,可见硝化棉代替烟花用黑火药市场空间巨大。

  5、公司防护器材与工业泵业务有望增长。公司防化及环保产业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回暖,活性炭及催化剂和环保装备需求将增长;特种工业泵行业总体形势向好,在烟气脱硫、磷化工、海外市场仍然有较为稳定的需求,矿业冶金新市场需求有一定增长。

  6、公司内生与外延发展并重。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手现金12.9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2.47亿元,公司将积极论证闲置募集资金投向规划,统筹推动三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另外,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北方化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2024年合计营收达78.47亿元,净利润8.9亿元,盈利能力较强。

  7、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26.59、32.74、39.4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86、3.20、4.5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3、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

  1、硝化棉全球扩产导致竞争加剧;2、硝化棉市场拓展低于预期3、公司外延发展低于预期。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营业务为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功能性保护套管和功能性单丝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讯电子等多元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凭借良好的耐温性、抗UV性、阻燃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性能,为各大领域的线束系统、流体管路等提供耐磨、隔热、防撞击、屏蔽、抗爆破、防火、降噪等安全防护作用。经过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产品设计、开发、验证、制造等多方面形成了自主的核心技术优势,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定制需求,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产品最终应用于上汽通用、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广汽埃安等汽车厂商,卡特彼勒、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厂商,中车集团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车辆厂商,莫仕、特发信息等通讯电子厂商。

  公司最大股东为杨凤恺。截至2025年7月,公司最大股东为杨凤凯,持股比例为30.8%。公司总经理为杨凤凯,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杨凤凯和杨巧云。

  经营分析(1)国内:提价降本、盈利回升。销量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5月全国水泥销量同比下降4%,我们预计公司国内水泥销量同样略有承压。价格端,估计25H1公司水泥产品平均售价同比上涨,根据数字水泥网,H1全国高标水泥均价为387元/吨,同比增长20元/吨;其中Q2均价为375元/吨,同比增长6元/吨。成本端,煤炭价格降幅明显,25H1秦皇岛动力煤平仓价为676元/吨,同比下降199元/吨,其中Q2均价632元/吨,同比下降217元/吨。虽然国内水泥销量承压,但价格同比提升,叠加成本端明显下降,预计公司国内水泥盈利能力同比回暖,根据业绩预告,25H1公司水泥、骨料、混凝土等毛利率同比均保持增长。(2)海外:预计Q2汇兑影响减弱。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尼日利亚、塔吉克斯坦等12个国家布局,海外累计运营及在建产能突破2500万吨,海外水泥盈利能力好于国内,随着公司产能放量,预计将持续贡献利润增量。汇兑方面,25Q1汇兑对业绩影响较大,财务费用绝对额同比增长70%,25Q2非洲部分国家货币升值,如5月起坦桑尼亚先令对美元有所升值,预计Q2汇兑影响明显减弱。

  考虑Q2业绩超预期,在不考虑尼日利亚项目并表的情况下,我们上调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7.12、28.52和30.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5%、6%,对应PE分别为10、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为特色OSAT厂商,专注图像传感器封装业务,2024年业绩重回增长轨道。公司是全球WLCSP先进封装的主要供应商和技术引领者,拥有量产8英寸和12英寸WLCSP的封装产线,专注于生产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生物身份识别芯片等封装产品,应用领域涉及汽车电子、IoT、智能手机等。近年来,公司陆续拓展布局光学器件、氮化镓器件等新兴领域,同时,为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产业重构趋势,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搭建海外投融资平台和马来西亚生产基地。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景气度回暖以及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公司在车用CIS领域的技术优势凸显,2024年封装订单与出货量增加,业绩增速重回增长区间。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1.30亿元,同比增长23.72%;实现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68.40%;毛利率为43.28%,近年来普遍领先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紧抓汽车CIS市场扩容机遇,凭借WLCSP先进封装技术打造先发优势。从需求端看:一方面,尽管安防和消费级CIS增长放缓,但车载摄像头的多重应用和智驾下沉趋势带来车载CIS的需求快速增长,为行业带来增量;另一方面,国产替代加速,国内CIS厂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公司已积累大量优质客户,与豪威、思特威等头部内资车载CIS均保持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作为细分领域龙头或充分受益国内供应链优势。从供给端看:公司深耕传感器WLCSP先进封装技术,是该领域的先行者,且2017年即建成全球首条车规级产品12英寸晶圆级硅通孔封装技术量产线,具备技术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此外,车规级CIS设计周期长、技术壁垒高,豪威科技为该领域全球领先厂商,曾参与公司关于建设12英寸TSV产线的定增计划,巩固了公司在车载CIS领域的技术护城河。鉴于公司汽车产线储备完备,可随下游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能,车载CIS市场规模的增长预计带来公司晶圆级封装的产销齐升。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布局光学器件和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充分发挥与主业的协同效应。公司2019年完成对荷兰Anteryon公司的并购整合,成功实现了光学器件研发、生

  产和销售的一站式能力,并推动晶方光电在车用WLO领域实现量产,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产业链布局。此外,Anteryon的技术产品在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医疗诊断、农业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和客户积累,为公司扩大下游市场打开新窗口。2021-2023年,考虑到氮化镓器件在车规级的应用趋势,公司通过并购整合以色列VisIC公司,拓展布局氮化镓功率模块的设计与开发技术能力,为公司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次并购均围绕公司主业延伸,尤其在汽车电子领域有望发挥较大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强化公司技术壁垒。

  盈利预测与评级:根据上述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1/5.34/6.4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4.50%/36.84%/20.15%,截至2025年7月11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46.49/33.98/28.28倍。我们选取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作为可比公司,鉴于近十年公司毛利率显著高于同业,且为WLCSP先进封装领先企业,在传感器细分领域具有规模优势、封装工艺迭代的同时通过外延并购拓展光学器件和氮化镓器件业务,预计将受益封装应用升级和车载CIS市场扩容,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波动风险;技术更迭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公司发布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至17亿元,同增71.65%至76.8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5亿元至17亿元,同增162.59%至170.55%。点评Q2业绩超预期,产品结构优势明显:按照预告中值测算,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9.45亿,同比增长54.7%,扣非净利润为9.31亿同比增长102.3%,业绩超预期。我们判断公司Q2业绩高增来自于价格提价+产品结构优势,公司的中高端产品结构占比较高,尤其在风电、热塑领域行业维持较高景气度,公司通过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市场开拓等措施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结构高景气持续,AI需求爆发值得期待:展望下半年,我们判断在风电、热塑领域仍将维持较高景气度,同时AI领域需求爆发将会带来Low-DK/Low CTE电子布需求放量,公司一方面持续加强高端产品结构优势,另一方面加强Low-DK电子布研发。传统玻纤领域,25上半年中低端产品仍将面临一定供给压力,考虑到下半年新增产能趋缓,行业供给压力有望缓解。

  影石创新: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影像设备龙头。影石创新主营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智能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全球全景相机行业位居首位、运动相机领域位居全球前三。公司营收以消费级相机为主,2024年收入占比超过86%;欧美等海外市场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占比接近80%。2017-2024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66.2%至55.7亿,归母利润复合增长106.5%至9.9亿。智能便携影像设备:供给创造需求,行业仍处于产品周期的上升期。智能便携影像设备包含运动相机、全景相机及无人机等,近年来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也催生了更多拍摄和分享需求。2024年我国智能便携影像设备销量预计约314万台,综合社交媒体创作者需求及智能便携影像设备的保有率,预计2024-2027年智能便携影像设备在我国复合增速有望达到41%。海外市场,2024年便携智能影像设备规模预计超800万台,同样以视频创作者的数量及保有率作为测算,预计2024-2027年海外便携智能影像设备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5%。便携智能影像设备行业格局较为集中:在全景相机行业,2023年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龙头影石创新市占率高达67.2%;运动相机领域,大疆、影石、GoPro在全球主要市场均位居行业前三,CR3预计超过80%。影石创新的竞争力和增长点。公司后来居上,成为全球全景相机龙头,离不开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运营管理团队、全方位的营销体系等方面所建立起的强大竞争优势。公司在产品方面的核心优势在于创新技术运用及先进的产品定义能力,首度实现了全景相机在移动端即插即用的功能、穿戴式运动相机GO系列以拇指大小尺寸并结合防抖技术打开可穿戴化的想象空间。公司还创新性地实现AI智能剪辑、杆隐形、智能追踪、子弹时间等功能,相关技术及功能的实现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在底层技术上,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全景图像采集拼接技术、防抖技术、AI影像处理技术等,为公司各类产品线赋能。渠道方面,公司线上主要通过公司官方商城及亚马逊、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线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渠道布局均衡且广泛。公司建立多样化的全球市场推广渠道,依靠线上营销宣传和线下展会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智能便携影像设备行业正处于加速渗透期,公司产品力领先、全球渠道布局优势明显,基于产品、渠道和品牌优势有望实现持续高成长。预计公司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16%、+44%、+42%至11.5、16.5、23.4亿元,对应EPS为2.87/4.12/5.84,对应PE为61/42/30倍。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183.47-207.93元/股,对应2026年PE为45-50倍,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Q2业绩预期靓丽,来自海外大客户的需求旺盛,有望持续兑现。公司Q2单季度来看,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8-9.88亿元,同比增长41.85%-57.8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8.65-9.65亿元,同比增长40.65%-56.91%。公司Q2业绩增速靓。

搜索